老是聽說“氣虛”,到底什么是氣虛?看看中醫(yī)怎么說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6-02
中醫(yī)認為,“氣”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(zhì)。它由先天腎中的精氣、后天脾胃吸收運化的水谷精微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(jié)合而成,具有推動、溫煦、防御、固攝和氣化的功能?!皻馓摗?,多因先天稟賦不足、后天脾胃失養(yǎng)、年老虛弱或久病、大病未愈、勞損過度等,從而導致氣的推動、溫煦、防御、固攝和氣化功能減退,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的病理變化及證候。如氣虛則推動力減弱,不能有效促進血液運行,脈象會虛弱無力或微細,舌體色淡,人總覺得疲乏;氣虛則溫煦力不足,相同條件下會讓人覺得比其他人更加怕冷,面色?白;氣虛則肌表的防御能力降低,外面的風、寒、熱等邪氣容易乘虛而入,造成經(jīng)常感冒;而體內(nèi)的陰液等有用之物則由于氣虛肌表不固密,失于固攝相反往外丟失,故而見到白天汗多,活動一下則更厲害;氣虛則會對水液的蒸騰氣化降低,水液不化,輸布障礙,可成飲凝痰,甚則水邪泛濫而成水腫等。
中醫(yī)對于氣虛的治療,主要是以心、脾、肺、腎為中心進行辨證論治的。
(1)心氣虛:
心主血脈,藏神明。心氣虧虛,不能運血養(yǎng)神,故見心悸氣短,勞則加重,神疲體倦等。對于以上各臟氣虛證的處方用藥,亦應針對性選擇。
(2)脾氣虛:
脾居中焦,主運化、司升清、統(tǒng)血行。脾氣虛弱,不能運化水谷精微,氣血生化乏源,癥見飲食減少,四肢倦怠,形體消瘦,大便溏薄,面色萎黃等。
(3)肺氣虛:
肺主氣,司呼吸,外合皮毛,通調(diào)水道。肺氣虛,則其主宣降、司呼吸、調(diào)節(jié)水液代謝、抵御外邪的作用就會減弱,出現(xiàn)短氣自汗,言語低怯,咳嗽氣喘,易于感冒,小便不利,甚至水腫等。
(4)腎氣虛:
腎居腰府,藏先天精氣,化髓上充于腦;主生殖、納氣,氣化主水。腎氣虧虛,榮養(yǎng)失職,就會見到神疲乏力,腰膝酸軟,眩暈健忘,呼吸淺促,呼多吸少,小便頻數(shù)而清,男子遺精早泄,女子帶下清稀量多或月經(jīng)淋漓不盡等。